为深入探索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服务有效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7月24日,武清区检察院联合天津市检察院、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武清团区委、武清区委宣传部、武清区教育局、公安武清分局、武清区司法局、武清区马宝兰名师工作室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召开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服务实践模式探索专题研讨会。


研讨会上,武清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启鹤介绍了该院在未成年人心理矫治服务方面的探索实践,深入剖析了当前青少年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并结合实际办案提出了心理矫治方面建设性改进意见。

武清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云涛表示,守护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司法与教育的共同使命,必须构建司法惩戒与心灵重建并行的双轨机制。教育系统将全力打通矫治服务向校园、家庭、社区延伸的“最后一公里”,筑牢预防与挽救的根基。

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副会长杨红菊将专业心理干预喻为挽救涉案未成年人的“手术刀”,她聚焦评估工具缺失、干预标准模糊、效果追踪断层三大瓶颈,呼吁推动科学诊断贯穿司法全流程。

天津市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李红霞提出在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工作中应当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心理矫治应成为未检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化干预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回归正轨。

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二级高级检察官刘津慧剖析了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的认知问题、矫治目的以及实现路径,提出可以将司法程序转化为挽救未成年人的“教育课堂”,彰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制度优势。

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副会长王小庄介绍了当前关于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服务的研究课题,并分享了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副会长马宝兰结合丰富的青少年教育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涉案未成年人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心理咨询、信任关系建立、赋能式沟通等在内的综合处置方案。


武清团区委尤佳、武清区司法局闫建恩、武清区委宣传部薄梦佳、公安武清分局陈炳昆以及与会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们分别结合各自领域的工作经验,就涉案未成年人心理矫治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主题发言,围绕心理矫治服务的资源整合、长效工作机制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培育等关键议题展开了务实而深入的探讨。

武清区检察院检察长董广军对与会领导、专家及长期扎根实践的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表示,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且紧迫,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必须答好的“必答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矫治体系,需凝聚司法、教育、心理学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合力,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对话平台。接下来,希望大家能够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努力构建“法治为基、科学干预、多方联动”的守护体系,真正为涉案未成年人驱散心灵阴霾,织密防护网络,助力其重拾勇气、回归正轨,最终实现向阳新生。